京东正式入驻无人机和农服,会给农业带来什么
发表时间:2018年07月13日浏览量:
你还记得去年5月京东的“跑步鸡”吗?京东给扶贫项目投资的散养走地鸡配置了计步器,当鸡跑到一百万步以上,会以当地三倍价格回购。跑步鸡还享受着一周三次的应季水果蔬菜 “零食”,公鸡和母鸡的比例也科学搭配。
最近京东在农业方面,又有新动作了。4月9日,京东宣布将进一步布局农业,整合京东集团的物流、金融、生鲜和大数据等能力,与地方政府、农业上下游企业等多方面合作,建立农业合作平台,搭建“智慧农业共同体”。
构建这个大平台的切入点,不是“跑步鸡”,而是无人机,京东农服APP也同步上线。
数据显示,我国20亿亩耕地中,适合使用无人机植保的面积约为 1 亿亩,但目前无人机植保的覆盖率不足 3%,相比美国、日本等国家 40%-50% 的覆盖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不过,要想改变农业生产中顽固的“植保环节”,单单有无人机,是不够的。我们知道农业无人机应用最广的日本,市场上不过才有3000多架植保无人机,按照这个比例来算,中国农业市场需要的植保无人机大约是4万多架,而2017年已经1万多架,这个市场在未来几年可能会达到饱和状态,所以所谓飞防千亿级的市场,无人机销售所占的份额实在是太低了,况且植保无人机的价格门槛还在不断降低,靠卖植保无人机赚钱只是短线,且赚不了多少钱。
因此和行业内众多企业一样,京东在做的,是建立平台,在上游卖植保无人机,下游则是提供植保服务。
据悉,京东在农村各个村的配货员,除了平常做配送,也将会成为植保无人机飞手,去完成植保任务。
从“京东农服”App 的核心功能看来,京东是想要在大平台上以资源的优势统筹服务全国的农业公众资源、飞手资源及其金融资源,以达到大幅降低进入无人机植保领域的准入门槛,提高植保服务团队以及个人的效率。
事实上,互联网 + 农业这个概念从 2015 年开始就成了红海,农业电商、农业物联网层出不穷,然而它们并没有撬动农业生产里低效、落后的环节,没有撬动,就更别提改变了。
长久以来,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特性,让农村自有一套机制来抵御风险与降低成本。传统农业自有一套建立在人际关系上的互信网络,也有一套建立在经验上的生产方式。这些年想要去占领农业市场或者打造农业品牌的公司不少,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、京东等,上市公司如苏宁、恒大、联想等,投资机构如顺为基金、天图资本、春晓资本等,各路资本巨头积极布局,“携资本以抢市场”,但那些试图去破坏这个平衡的几乎都没有做出太大的声响来。
此外,由于各地拥有不同的种植环境、农业政策等,让不少涉足农业的互联网公司感叹,“农村的套路,比城市的要复杂多了”。
图:农资行业A股上市公司
植保无人飞机是农机行业得到资本市场关注度最高的领域。它刚起步时便已至少吸引十家A股上市公司的注意,比如隆金通用、新安股份、宗申股份、芭田股份、德奥通航等。植保无人机行业还造就了超过十家新三板上市公司,有些公司甚至具备转入主板或自己独立主板IPO的实力,比如全丰航空、艾森博、易瓦特、众和植保等。
除了这些,跨界的野蛮人是更可怕的资本力量,全球知名的无人机领军企业大疆创新强势进入国内无人机领域,并已经引领行业发展,深圳极飞科技和无锡汉和背后都有强大的资本,极飞2014年就得到2000万美元A轮融资,汉和2017年得到1.5亿融资。
必须承认,未来植保无人机将会是资本的狩猎场,是少数人的游戏,京东这次入驻无人机和农服产业能否成功,业内的其他企业会如何应对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文章来源:中农立华原药 农业种植宝典转载本文仅供分享学习,帮助更多果农为目的,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不妥之处,请私信联系小编删除,谢谢!